在太空生活33天是怎样一种体验?

通过了解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生活,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两位中国宇航员上天后的生活情形。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十一两名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上工作和生活30天,并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

天宫二号是中国的一个太空实验室,可以与神舟载人飞船以及天舟货运飞船同时对接。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晚22:04:09顺利发射。

通过了解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生活,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两位中国宇航员在天宫二号上的生活情形。

在国际空间站中醒来,与在地球上醒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宇航员会在嗡嗡的设备运行噪声中醒来,窗外看不到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流,也听不到早点摊子的叫卖声,只有云卷云舒的地球。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最明显的区别:巨大的噪声。在国际空间站的6个房间中,目前只有2个没有超过60分贝的噪音线,大部分房间的噪音都在60-70分贝左右,相当于繁忙的高速公路上的噪音,有时噪音更是达到78分贝。俄国舱段比西方舱段噪声更大。

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如果不加以固定,在漂浮状态下进入睡眠,那么在醒来以后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因此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在床上或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同时这也保障了宇航员在睡眠期间的安全,以免宇航员在睡眠期间到处乱飘。国际空间站里设有电话亭般大小的寝室,宇航员在寝室里挂上睡袋便可以睡觉了。人睡在睡袋中是漂浮的,不能翻身,也不会落枕。在寝室里,为了能随时听到来自地面测控中心与空间站内的紧急呼叫安装了扬声器。为了分散呼出的二氧化碳,用风扇来加强空气循环。此外还有火灾报警器、电灯、温度调节开关以及放置电脑用的桌子,等等。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细节



宇航员用不用手机?如果用能干些什么?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可以使用手机,虽然没有基站,但可以上twitter,instagram,facebook等等。



国际空间站上有没有wifi?密码是多少?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现在只有网速比国内营运商还慢的宽带,发个邮件都得天荒地老。



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能提供多少电力?相当于日常用电的什么水平?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供120千瓦的电能,可让600台电脑同时运行。



国际空间站上的空气质量好还是北京的好?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起码没有雾霾。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北京国的空气质量更好,国际空间站各种污染物多,尤其是一氧化碳和氨气。



在国际空间站上,出趟门分几步?要花多少钱?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标准步骤是:进入气闸舱-换上舱外航天服-抽气-打开舱门-走你。这一趟下来花的钱肯定比坐地铁贵。



在国际空间站上,半夜有人敲门怎么办?有预案吗?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大家累一天都睡着了,要么根本听不到敲门声,要么被惊醒后继续装睡。敲门那位就在外面冻着吧。



在国际空间站中醒来,与在地球上醒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宇航员会在嗡嗡的设备运行噪声中醒来,窗外看不到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流,也听不到早点摊子的叫卖声,只有云卷云舒的地球。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最明显的区别:巨大的噪声。在国际空间站的6个房间中,目前只有2个没有超过60分贝的噪音线,大部分房间的噪音都在60-70分贝左右,相当于繁忙的高速公路上的噪音,有时噪音更是达到78分贝。俄国舱段比西方舱段噪声更大。



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如果不加以固定,在漂浮状态下进入睡眠,那么在醒来以后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因此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在床上或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同时这也保障了宇航员在睡眠期间的安全,以免宇航员在睡眠期间到处乱飘。国际空间站里设有电话亭般大小的寝室,宇航员在寝室里挂上睡袋便可以睡觉了。人睡在睡袋中是漂浮的,不能翻身,也不会落枕。在寝室里,为了能随时听到来自地面测控中心与空间站内的紧急呼叫安装了扬声器。为了分散呼出的二氧化碳,用风扇来加强空气循环。此外还有火灾报警器、电灯、温度调节开关以及放置电脑用的桌子,等等。

入驻天宫二号后,宇航员一日三餐都吃什么?



总共有六大类100多种美食。



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说,航天员的食品在种类上比之前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更加丰富,有100多种。在神舟十一号自主飞行段,航天员可能食欲不佳,所以会配备粥等清淡的食物。等正式入驻天宫二号后,航天员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里生活一样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他们的吃饭时间与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五天之内菜谱不会重样。



不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此外,考虑到中期飞行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变化,结合中国医学食疗食养的理念也配置了相应的食品,使航天员有更好的体魄完成工作。曹平说,航天食品的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剂,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时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为了让航天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天宫二号里面还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经过特殊方式消毒,能够长期保质。“在未来空间站,将实现尿液净化的饮用水。”曹平说。

失重状态下睡眠质量会有什么变化?会不会更好?



美国宇航员麦克·霍普金斯:太空睡眠的最大挑战,在于没有放松感。“在地面,漫长一天结束后,身体和心理都疲惫不堪,我躺到床上,会立刻觉得放松,双腿如释重负。但在太空,你永远不会有这种感觉。”为此,一些宇航员会把自己绑缚在墙上,寻找“躺下”的感觉。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失重睡眠的最大优势在于不会因为睡姿不对导致胳膊发麻和落枕。

我们看到在国际空间站中的宇航员都是穿着衣服睡觉,为什么不裸睡?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舱内宇航服有专门的储存空间,因为穿脱宇航服而奔波与睡袋和“衣柜”之间难免影响睡意。人体脱落的碎屑也会污染舱室,打扫卫生的活儿可没人想干。

太空中如何解决内急?



欧洲太空总署宇航员Samantha Cristoforetti:由于失重的环境,如果处理不好,大小更是会飘出来,在舱内到处飞舞,那太空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为此,科学家们发明了太空马桶,地球上的冲水马桶是通过水的重力带走排泄物,在太空中零重力环境下则无法工作。而且,太空中水资源极其珍贵,也不允许用水来冲刷人体排泄物。太空马桶的工作原理是靠一个真空泵产生吸力,将固态和液态的排泄物吸入分流器分别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卫生间里配备了“小便漏斗”,漏斗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尿液收集系统。而大便时,由于太空马桶的洞口非常小(大便马桶直径仅有大约10厘米),所以必须保证向正确的方向用力,为让宇航员能精确对准马桶口, NASA特别设置了专门训练项目,还在马桶里装上摄像头,帮助宇航员“自检”,但即使这样,也很难做到滴水不漏,所以宇航员要是及时处理飘出马桶的尿液水珠,以免造成污染。在太空上厕所对女性来说更容易一些,可以直接把“小便漏斗”贴在身上,但男性宇航员必须找到一个适当的距离,既要接住所有液体,又不能距身体太近以防受伤。另外,在厕纸方面,有为美国宇航员准备的柔软厕纸,但俄罗斯宇航员更喜欢粗糙的厕纸。同时国际空间站中还为宇航员提供了婴儿的纸尿片、手套和消毒剂,以防发生意外。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的马桶配有真空抽吸装置。小便时要对准一个漏斗,尿液通过一根管子被抽入容器中。大便比较麻烦,需要将臀部紧密贴合马桶,否则就会有排泄物飞出来,那可是真正的“飞翔”啊。



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里也有马桶。但不同的是,无论大小便都需要用真空吸尘器将排泄物吸走。所以上厕所的时候总会感到一股要被抽走似的气流。小便只要对准漏斗,尿液可通过一根管子被抽入容器中。大便就比较麻烦……屁股的位置没有摆正,很有可能导致排泄物无法进入容器,造成屎喷现象……

在国际空间站中如何洗漱?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滴水如金,宇航员通常只能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用一种特制的免冲洗型洗发液洗头。刷牙时不能漱口。国际空间站有圆筒形玻璃浴室,但洗澡过程势比登天,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才会去“享受”一次。由于失重喷头出来的水到处乱飞,只能用毛巾吸附后擦拭身体,过后还得将浴室的水仔细抽干以免飞到舱室里。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衣服是一次性的,外衣一个月内衣3天。通常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使用免冲洗洗发液洗头,刷牙用牙粉,很少漱口。



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失重条件下,一些事会变得奇妙,比如刷牙。水从口中渗出的话,会在太空舱里到处飘散,为了不让漱口水渗出,有人直接吞食牙粉,也有人吐在毛巾或纸上,统一处理。



欧洲航天局宇航员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国际空间站中,有一个专门的清洁角落,也就是国际空间站的浴室,每一位宇航员都有拥有一套自己的洗漱包,名为叫comfort 1m,由俄罗斯制造,可供宇航员使用6个月,其中包括牙膏牙刷,除臭剂等,毛巾则是每周换一次,有专用的毛巾包,锡纸包装。刷牙基本上与地球上无异,只不过没有水槽可以吐水,有些宇航员选择直接吞下去,当然也可以吐到毛巾上。至于洗澡呢,国际空间站上采用的是液体肥皂,先用水袋去水龙头(水源分配器)装水,有热水供应!然后将水慢慢的挤到皮肤上,虽然后加入少量液体肥皂,小心搓揉,最后用毛巾擦干,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太空沐浴”。如果单独洗头的话,国际空间站有专用的洗发水,不需要提前漂洗,只需将水挤进头发里然后加入洗发水,搓揉后用毛巾擦干即可。毛巾在使用后会放到通风口进行风干,毛巾中所有的水都会被回收,最终再次成为饮用水。

宇航员在太空会换洗衣服吗?



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在国际空间站里还不能洗衣服,所有衣物都是一次性的。通常内衣内裤穿3 天,裤子穿1 个月以上才能扔掉。太空服都经过了严格的特殊加工,要求具备很好的除臭力和舒适度。

宇航员每天都吃啥?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当然是各种口感和口味大打折扣的太空食品。



网易号浪摧小宇宙: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宇航员的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太空食品需要经过特殊加工,比如它们富含食物纤维以预防宇航员便秘,食物粘性大以防止食用时四处飘散。盐和胡椒等调味料制成液体以方便使用与保存等。初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通常会出现鼻塞等症状,嗅觉与味觉变得迟钝。因此,太空食品的味道通常偏重。喝汤时,为了防止汤汁飘散,宇航员需要借助吸管。关于饱腹感,根据我的经验,假如在地面达到饱腹感的量是10 的话,在太空中达到8 就会有饱腹感。有的宇航员则与在地面时相同,这是因人而异的。

在空间站如何“正襟危坐”地吃一场大餐?



网易号浪摧小宇宙: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国际空间站中有没有清真食品?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没有。马来西亚宇航员谢赫穆扎法尔?舒库尔是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穆斯林,他曾自带真空包装的清真食品用于斋戒期间食用。穆斯林进入太空是伊斯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为此马来西亚宗教界专门为舒库尔制订了《穆斯林宇航员功修指南》,指南认为“进入太空的(穆斯林)宇航员如同陷入困境的旅行者,饮食原则可以放宽。”

饮用水来源是哪里,地球带上去还是自产?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的饮水由俄罗斯“进步”货运飞船定期供给。考虑到宇航发射成本高昂,国际空间站上装有水循环设备,大部分水在处理后循环使用。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水的原始来源都是货运飞船运上来的,但现在通过水的再利用减少了消耗量。



网易号浪摧小宇宙:多数情况下,国际空间站的水源来自其内部的一套水循环系统,2009年美国花费2亿5千万美元制造了一套尿液净化设备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美国宇航局称,经过该设备处理的水比地面自来水还要干净。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上很多时候喝的不是水,是“尿”。该尿液回收系统每天可生产约3.6加仑的循环水。但国际空间站仍然需要地面进行水源的补给,虽然尿液净化设备已经大大降低了水源补给的数量。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国际空间站大约有2000升的储备水源。

宇航员们的娱乐活动有哪些?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宇航员每天搬砖都快累成狗了,哪有时间娱乐,健身算是主要的娱乐放松方式。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聊天,摄影,打水滴,拍MTV…可以饮酒,日本还打算酿酒。



美国宇航员Bob Curbeam:在太空中如果你做了什么囧事,千万不要以为你可以逃脱,其他的宇航员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借此嘲弄你。每个人都在努力找乐子。



韩国宇航员李素妍:有一次和同伴们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接力赛跑。分成两组,然后每个人都必须首尾相接地“飞行”,并且争着赶在另一组队员前到达目的地。



网易号浪摧小宇宙:美国宇航员杰里利嫩杰(Jerry Linenger)介绍说她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太空的失重状态悄悄“飘浮”到某名宇航员身旁,然后突然发出声音来吓他们的恶作剧。利嫩杰说他的“受害者们”大多佯装出没有被吓到的样子,但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我会在他们被吓到以后继续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的样子,然后去别的地方,然后才开始大笑。”

宇航员可以携带多少私人物品到国际空间站?哪些不允许带?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每个宇航员允许携带20件私人物品和10件官方物品。因为你是花纳税人的钱上天的,凡有升值空间的收藏品如邮品、硬币等都不能携带。

在国际空间站上能看到哪些地球上的地标景观?



果壳网主笔steed:国际空间站距离地面大约400千米,从这个距离上用肉眼看不到任何人造景观,就连万里长城也不行,因为实在是太远太小了。只有足够巨大的结构,才能够在国际空间站上看到,比如大面积的农田、海岸线、山脉、河流入海口等等。不过,这里说的只是白天的情况,到了地球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国际空间站上可以看到人类聚居的城镇里亮起的万家灯火,甚至能够城镇之间交错的公路网,如果这些公路有路灯照明并且车流繁忙的话。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虽然空间站所在轨道高度较低,但除了台风这样庞大的大气现象和大陆轮廓、山脉你基本看不到更多细节。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需要带回地球吗?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的垃圾会由运送补给的货运飞船带走。飞船再入大气层时连垃圾一并烧掉,十分环保哟。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集中处理,最后送进货运飞船如ATV,HTV或是天鹅做Cygnus,再入大气层烧毁。

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到空间站中,会有哪些不适?



美国宇航员麦克·霍普金斯:即使经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初入空间站时,也会感到严重的不适,现年55岁的美国退休宇航员勒罗伊·乔清楚记得他进入空间站的第一感受:“我的内耳认为我在翻跟头,因为身体平衡感知系统觉得我的身体颠倒了。但我的眼睛却告诉我,我是直立着的。两个系统向大脑同时发送互相矛盾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在进入空间站初期会觉得恶心难受。”然而,这种因失重而导致“太空病”,没有药物可治疗。宇航员只能忍受几天,让身体逐渐适应,迫使大脑忽略内耳传递的痛苦信号。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最大的不适或许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于其他航天员的抱怨“你啥都不会干也就算了,怎么连吃都不会?!”

在国际空间站上会(找不着北)迷失方向吗?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人在封闭空间内都会找不到北,加之失重状态下“气血上涌”,大脑发昏是很正常的事。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有详尽的标识,而且各个舱段内部设置不同,很难迷失方向。

段子里说的苏联人用铅笔,真的能在空间站写字?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写字的力学解释就是笔和纸摩擦,笔的材料在摩擦力作用下不断脱落并附着于纸张表面。所以不论什么笔只要用力就能在太空里写出字来。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太空可以写字,但是苏联人铅笔是谣传,铅笔并不适合太空写字。

国际空间站上的辐射大还是切尔诺贝利地区的辐射大?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国际空间站每天都沐浴在高能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中,而切尔诺贝利的低浓缩铀则在不断衰变释放α粒子,两者所处环境都不怎么样可以并列辐射双王。所幸空间站的舱体屏蔽了大量射线,宇航员比切尔诺贝利附近的人们幸福多了。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空间站平均日辐射剂量不到1毫戈,如果只考虑有效暴露剂量,空间站上辐射更大。

如果出现意外,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如何逃生?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米格:不论任何时候都有一艘“联盟”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就是宇航员们的救生艇。一旦发生意外大家都进入“联盟”号对空间站分离,返回地球。



网易航空特约作者松鼠:逃出事故舱段,封闭舱门隔绝损害。如果是空间站整体故障,最快时间逃进对接的载人飞船,准备脱离返回。

神十一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十一两名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上工作和生活30天,并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

天宫二号是中国的一个太空实验室,可以与神舟载人飞船以及天舟货运飞船同时对接。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晚22:04:09顺利发射。

通过了解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生活,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两位中国宇航员在天宫二号上的生活情形。

扫二维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