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坐落于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白宫边上的一个小帐篷里曾有一个老太太长期驻守抗议,赛康普西翁•皮奇奥托,今年1月25日在华盛顿一处无家可归妇女帮助中心过世。她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抗议时间最长的人。
皮奇奥托一直戴着一个覆盖假发的头盔,并在上面包裹了头巾,这个矮小的老太太在白宫前持续抗议了35年。她开始抗议时,里根的第一个任期刚开始不久,当她去世时,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已经快要结束。抗议期间,皮奇奥托曾与五位美国总统比邻而居,被称为“美国总统的邻居”和宾夕法尼亚大街1601号住户。
皮奇奥托最早走上街头抗议的原因是想要回女儿的监护权。这位西班牙裔移民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1960年她来到美国,在纽约的西班牙领事馆做接待员。后来她认识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商人并和他结婚,而这段婚姻生活非常不顺利。由于没有生育能力,皮奇奥托夫妇收养了一个女儿。夫妻两人离婚之后,皮奇奥托的丈夫以她有精神病为由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并拒绝让她和女儿见面。皮奇奥托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女儿的监护权,她认为是美国司法的不公导致了这一系列的判决,于是她将要回女儿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联邦政府上。因此,1979年皮奇奥托来到华盛顿第一次开始抗议。
1981年,在白宫前抗议的皮奇奥托遇到了一个和平主义者,“反战守夜人”威廉•托马斯,托马斯生于1947年,高中时便辍学了,曾经是珠宝匠和木匠。他是个反战反核武器的行动主义者。几乎将一生的时间都用来环游世界和宣扬世界和平的政治主张,他的观点和越南战争期间的反战主义者非常相似。皮奇奥托被他的坚持和真诚打动,成为了他的同伴。皮奇奥托所抗议的内容也从要回女儿的抚养权逐渐转变为反战,反核武器,为全世界的儿童争取一个和平美好的未来,她们的目标极其宏大,希望实现全球裁军。从此,皮奇奥托和托马斯在白宫前驻扎下来,将抗议作为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她们驻扎在白宫前的拉法耶特公园内,这座公园是抗议活动的热门地点。2009年托马斯去世后,皮奇奥托仍然坚持抗议,直至去世。
老太太势单力薄,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面前,她显得异常脆弱。让她能够有底气连续抗议35年的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该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公民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平集会以及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美国法律审慎地平衡了言论自由、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其他权利。言论、请愿的自由只要不在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中处于下风,就会得到宪法的保护。因此,美国的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能阻止老太太在白宫前的正当抗议行为,老太太因为和平抗议被强行带离华盛顿的情况也不可能发生。
35年的抗议之路充满艰辛。除了风吹日晒之外,老太太和她的伙伴还需要遵守拉法耶特公园的管理规定。为维持公园内的秩序,美国许多公园都不允许旅客或抗议者“露营”,而警察鉴别“露营”的标准包括诸如遮蔽物内不能有床或床的替代物;遮蔽物不能长期空置,否则将会被拆除;不能携带体积过大的标语等。
这种限制并不会剥夺皮奇奥托的抗议权,根据“考克斯诉新罕布什尔州案”中休斯大法官的主要意见,市政当局为了确保公民的安全与便利,对道路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强行规范的职权并不与公民自由相抵触,因为公民的社会生活最终需要依靠良好的秩序。受到这些规定的限制,皮奇奥托不能在公园内躺下休息,只好坐着打盹,因为体能有限,她每隔6个小时她就要和伙伴换一次岗,在抗议点和无家可归者收容所之间来回穿梭。
曾经有一次因为换班后的站岗者迟到,公园警察拖走了抗议设施,这时华盛顿当地议员埃莉诺•诺顿为她们提供了帮助,诺顿报警要求公园警察将把皮奇奥托的东西放回原位,诺顿认为公园警察的这一行为是“离谱的”。在压力之下,公园警察归还了老太太的抗议设施。拉法耶特公园的警察在和皮奇奥托老太太的长期接触中逐渐的适应,警察David Schlosser形容与皮奇奥托的关系时说:“这就像是一场婚姻,多年来我们的关系一直不错。”
由于皮奇奥托的反战观点,她在2004年和2012年分别登上了纪录片《华氏911》和《宾夕法尼亚大道的神谕》,这两部电影播出后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华氏911》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被认为并不真实,电影宣称美国政府控制媒体的言论也被认为不实。
皮奇奥托的政治主张受到了很多争议,他们希望各国彻底放弃武装,认为核武器的背后有无数政治阴谋。彻底的和平主义者们视皮奇奥托为英雄,言论自由权利的坚定防守者和民主的后卫。反对者认为康妮和其他”反战守夜人“偏执且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都疯了。康妮的支持者,曾经和康妮一起参加抗议的艾伦·托马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认为康妮介于英雄和疯子二者之间,艾伦承认康妮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但是仍然称赞她的执着与毅力。无论对康妮的政治观点支持与否,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这样一个老太太能在街头抗议长达30年以上本身就是一件奇迹。
皮奇奥托能够用多种语言与来华盛顿观光的游客进行简单交流并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老太太因为长期抗议美国政府的政策,几乎逢美必反而登上了一期《人民日报》,遇到中国游客时,皮奇奥托就会把这份报纸和写着中文“世界和平”的横幅拿出来展示。她的帐篷边上还写有“生于核弹,死于核弹”等反核标语。长期的坚守让这个抗议点成为了华盛顿的一个旅游景点,不少游客会对着老太太拍照,导游也会专门带队来这里参观。
长时间的抗议中,皮奇奥托的和平主义、反核主义主张曾经产生过一些影响。1993年皮奇奥托和威廉发起的申请裁军请愿得到了地区议员埃莉诺•诺顿的支持,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草案,内容包括反对核扩散并呼吁各国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协调裁军。
诺顿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皮奇奥托反对核扩散的提案在当时是热点,许多华盛顿特区的民众对核扩散有着和皮奇奥托一样的担忧。诺顿还说到:皮奇奥托希望将核扩散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持续的展示在民众面前,虽然不知道皮奇奥托能否成功,但是她们并没有像多数人习惯的那样选择了放弃。这份草案在诺顿的努力之下在美国国会内讨论了十次,但最终因为影响力不足没有进入正式投票阶段。他们坚持不懈的和平抗议在35年中感召了不少人,甚至一些美国退伍军人也加入到他们的抗议行动中,威廉·托马斯看到有士兵加入了抗议者的队伍时说:“这正是美国伟大的一面。”
Connie Picciotto has kept vigil near the White House for 32 years. Why, and at what cost?
Concepcion Picciotto, who held vigil outside the White House for decades, dies
Pennsylvania Avenue's other famous couple.
A Long Wait for Peace.
White House Protester Dies After Longest Vig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