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许还记得,在电影《逃离德黑兰》上演“最后一分钟营救”时,肾上腺素直线飙升的快感。电影中营救美国人质的事件真实地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动荡的伊朗。
在1979年之前的 巴列维统治时代,伊朗靠美欧的“德黑兰核市场扶持计划”开始了民用核工业。美欧“德黑兰核市场扶持计划”建立在1970年巴列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基础之上,这一条约简单来说就是“有核国家自己用,无核国家不能用”。巴列维签署该条约时,伊朗并没有独立核技术,美欧技术援助也仅限于民用核反应堆。
1979年,宗教领袖霍梅尼以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国王巴列维的独裁统治,伊朗国内反美情绪高涨。伊朗学生和民兵冲进了美国大使馆,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扣为人质。人质事件引发了美伊关系恶化,1980年两国正式断交。缺少美国援助,伊朗核工业发展也一度停滞。再加上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炸毁了在西德帮助下建造的两座核反应堆,导致伊朗核电建设陷于瘫痪。战后霍梅尼要求美欧重新恢复对伊朗的核援助,企图恢复原先巴列维时代的核活动。
霍梅尼新政权的建立意味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于伊朗彻底失效,伊朗也不再拥有国际认可的合法的核能开发权利,美欧因此拒绝了伊朗恢复援助的要求。
没有了国际条约的限制,伊朗抱着重新建立“中东大国”的野心,利用原先美欧援助下的核活动基础,1995年与俄罗斯核能供应商签订《和平利用核能协议》。俄罗斯帮助伊朗建造了两座核电站,并为伊核电站提供核燃料。对此,美国一直对伊朗发展核技术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因为尽管伊朗一直坚称核研究用于民用设施,但实际上铀浓缩的民用与军用只有一线之隔。
自然界中,铀主要含三种同位素,即铀234、铀235和铀238,其中只有铀235是可裂变核元素,可以用作原子弹的核装料与核电站反应堆的燃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丰度大于80%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天然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非常低,只有约0.7%。要想满足核武器和核动力的需求,就必须浓缩铀,即以天然铀矿作原料,运用同位素分离法使天然铀的三种同位素分离,以提高铀235的丰度。”提炼浓缩铀通常采用气体离心法,气体离心分离机是其中的关键设备,因此美国等国通常把拥有该设备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标准。而直到伊朗大规模铀浓缩离心机被曝光,国际社会才意识到这个中东国家的“核野心”。
2002年8月中旬,伊朗反抗力量全国议会(National Council of Resistance of Iran, NCRI)在华盛顿举行发布会,披露伊朗境内存在秘密核研究基地。伊朗驻联合国大使Mohammed Javad Zarif立马否认了伊朗有高浓缩铀。
短短4个月后,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会(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SIS)曝光了德黑兰南部两个小镇Natanz和Arak的大量卫星图片。Arak镇上的重水反应堆设备与巴基斯坦此前核弹计划的设备极为相似,而Natanz上的大量设备图片,则与高丰度铀浓缩离心机设备高度吻合。David Albright由此确认,在Natanz和Arak小镇上的铀浓缩实验和重水计划与核武器有关。直到2003年2月,当时的伊朗总统哈塔米突然宣布,伊朗已经在中部城市Yadzd附近的Saghand发现了铀矿,并进行了开采以供核电站使用。这意味着伊朗已经具备生产核武器的能力。
欧盟虽然承认并接受伊朗有民用核能的权利,但伊朗不断扩大的铀浓缩活动也使得欧盟对其核动机深表怀疑。在英法德三国斡旋之下,2004年11月伊朗重新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暂停了铀浓缩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始终不能放弃铀浓缩,又单方面违反了条约,重新恢复了铀浓缩活动。
与欧盟寄希望于外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不同,美国从一开始就态度强硬。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甚至表示“军事打击仍将是美国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手段之一”。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尽管美国并未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但发起了针对伊朗持续不断的经济制裁,希望通过制裁的方式使伊朗放弃铀浓缩活动。2004年,针对911之后的恐怖主义融资情报,原先隶属于美国财政部下侦查涉嫌洗钱交易的“金融情报司”,增设为“恐怖主义与金融情报部”,旨在为美国财政部的另一机构“海外资产管制办公室”在制定和实施针对特殊群体和个人的金融制裁方面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提升资金追踪速度和冻结的准确度。
但长期以来美国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只是单边制裁,并非众多媒体和政治家解读的“金融酷刑”,依然给伊朗留下了可以规避制裁的空间。例如尽管美国财政部切断了许多金融机构与伊朗石油交易的美元业务,但并没有阻止伊朗使用其他货币交易。自2007年,全球购买伊朗原油最多的公司中国珠海振戎公司,已经改用欧元支付所购买的大部分伊朗原油。此外,美国的单边经济制裁也没有封锁伊朗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2006年挪威公司Norsk Hydro ASA依然与伊朗签署了价值1亿美元的石油开发协议。
针对伊朗一直私自扩张铀浓缩的问题,除了美国的单边制裁,联合国安理会自 2006年年底以来也一直积极促成对伊朗的多边制裁。然而,长达10年的制裁并未使伊朗做出让步,伊朗坚称其拥有和平用核的权利。
直到2015年7月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签署《联合整体行动规划》(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为伊朗免去部分核相关的制裁措施,以换取伊朗停止大规模核开发。
按照协议,未来十年,伊朗将把20000台浓缩铀离心机缩减至6104台,并且放弃最新机型,只保留最早的老机型。与此同时,降低98%的浓缩铀库存,在未来15年仅保留300千克丰度不超过3.67%的浓缩铀,确保远远低于能用于武器级的标准。
而这份协议与以往“停止核开发”交换“解除经济制裁”的方式不同,在缩减伊朗核开发规模的同时,美欧争取技术介入伊朗核开发。例如伊朗境内Arak、Fordow等几个可以产出核武器级别的工厂,将由美欧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参与改造,废除生产高浓缩铀的功能。Fordow目前有3000台离心机,哈佛大学贝尔弗尔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国际安全项目主管Steven Miller 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终止Fordow浓缩铀生产,对地下设施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国际“核能、物理学和技术中心”。
但靠科学家介入,依然存在技术问题。尽管伊朗同意在未来10年内不再研究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金属铀和钚。不过,美国斯坦福大学钚研究专家Siegfried Hecker 指出,如果伊朗科学家有研究意向,完全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小型铀冶金研究,因为“并没有办法完全监控”。因此,在经常毁约的伊朗面前,《联合整体行动规划》的协议效力以及未来的核武器风险,依然无法预估。
《联合整体行动规划》协议正式签署是在去年7月。直至本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伊朗执行协议工作准备完毕,当天奥巴马按照协议规定,签署行政命令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与近期两起伊朗释放美国水兵和人质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关联。具体解除经济制裁的领域包括:金融和银行业(恢复与伊朗中央银行的往来),保险、再保险,伊朗石油、天然气和石化,船务公司、造船厂以及港口经营方,黄金和其他贵金属行业,石墨、铝、钢铁、冶金用煤以及一些商业软件,汽车行业等,以及伊朗被冻结的海外资产也将获得解冻。
恰在去年10月伊朗尝试发射了精确制导弹道导弹,该导弹有能力承载核弹头,存在严重安全威胁,违反了联合国禁令。美国17日在协议正式执行后,遵循《联合整体行动规划》,宣布禁止参与导弹研发项目有关的11家单位和个人使用美国银行系统,新一轮的经济制裁意味着,对伊朗“支持恐怖主义”、“人权问题”、“弹道导弹试射”等实施的多项制裁仍然有效,且将成为未来美国阻止伊朗核武器的常规外交手段。
Al J. Venter, (2005) Iran's Nuclear Option: Tehran's Quest for the Atom Bomb, Casemate Publishers.
Shahram Chubin, (2006) Iran's Nuclear Ambition,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Henry Sokolski, Patrick L.Clawson (2004), Checking Iran's Nuclear Ambitions,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Jerome R. Corsi, (2005) Atomic Iran: How the Terrorist Regime Bought the Bomb and American Politicians.
WILLIAM J. BROAD, SERGIO PEÇANHA (2015), The Iran Nuclear Deal – A Simple Guide, nytimes.
Katherine Skiba, (2015), Naperville Democrat joins fellow scientists in backing Iran nuclear deal, Chicago Tribune.
熊谦、田野, (2005.1)国际合作的法律化与金融制裁的有效性:解释伊朗核问题的演变关,《当代亚太》.
题图:2015年伊斯兰革命36周年,一名伊斯兰女性拿着山姆大叔的漫画在前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前示威。/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