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The U.S. Commercial Space Launch Competitiveness Act),25日奥巴马签字同意,法案正式生效。法案规定,未来8年将陆续给国内商业航天公司派发执照,允许私营航天企业进入外太空探索,以便促进商业航天发展、开发新能源,空间矿工对自己带回来的矿物质将保留所有权和使用权。
在《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中,提出了很多“重商”措施,例如增加了保护私人太空公司“免受有害干扰”的原则,保护他们的探测行动免于美国政府、其他国家或其他竞争对手的监控或恶性干扰等。商业航天公司一直是美国航空探索历史中不可缺席的角色。
美国太空探索起步于美苏冷战期间的装备竞赛。1961年苏联先把宇航员送上了地球轨道后,不甘落后的肯尼迪在1962年发表了登月计划演讲,NASA开始享受联邦政府优先拨款。到1965年,NASA预算占到联邦政府全部预算的4%,占非国防机动开支的19%。仅用了7年时间,就把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
从冷战开始NASA的设备就一直依赖于私营太空企业的匿名合作,至今没有独立建造过一艘宇宙飞船或火箭,从50年前把John Glenn送入地球轨道的水星飞船,到刚刚意外结束使命的“Falcon 9(猎鹰9号)”。
赫赫有名的“Apollo(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其中主要设备的制造者也是商业公司。North American Aviation(北美航空公司)负责指令舱和服务舱的合同,负责将宇航员送到月球轨道而后再接回地球;从月球轨道到月球这一段路需要的登月艇,则由Grumman Aerospace Corporation(格鲁门航空太空公司)负责设计和建造;“阿波罗计划”后期使用的4轮“月球漫游车”则从1969年开始由波音公司研制,研发费用共计3800万美元。
在冷战结束之前,与NASA的合作中,商业合作公司仅仅是NASA的大型外包工厂,仅有承包其设备设计和组装的资格。与苏联的太空竞赛胜利完结后,NASA的预算经费一落千丈,不得不与其他政府部门一样,一同竞争联邦政府的有限经费。1977年至2012年,NASA平均预算经费仅占非国防机动开支的5%。
在经费严重不足、研发持续低迷的状况下,NASA不得不考虑改革,在1994年推出了 “Technology Transfer Program(技术转移计划)”,并慷慨地拿出了每年预算的20%用来支持商业合作伙伴协助研发新技术,其中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方案,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同时开创了一个新市场:太空商业。
在“技术转移计划中”,NASA重点扶持了两家老牌航天公司,波音公司和 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洛·马公司),两家都是NASA的长期外包单位,拥有50多年的航天发射经验和实力。两家航天公司主要设计了两种用途类似但结构不同的的进化型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波音公司的Delta和洛马的Atlas。EELV从基础建设到火箭制造生产线都是按每周发射的思路设计的,冷战后其实已不需要那么高频的发射量。前期巨额投资无法回收,发射成本暴涨,到05年两家公司成立United Launch Alliance(ULA,联合发射联盟),彻底垄断了美国政府的发射业务后,联合涨价,让NASA头疼不已。
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包括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SpaceX,空间探索科技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Orbital,轨道科学公司)等。
Elon Musk在成立SpaceX之初,就野心勃勃地宣称将会建造出一款全新运载火箭,足以挑战ULA得意之作Delta和Atlas的运载能力。06年至09年,SpaceX设计组装的第一个火箭被命名为“Falcon 1(猎鹰1号)”。当发射一艘550磅重的运载火箭进入太空的成本起价为3000万美元,Musk承诺“Falcon1(猎鹰1号)”的有效运载负荷将达到1400磅,而成本仅为690万美元,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可以和它的价格竞争,正式叫板ULA。而ULA发射一次地球静止轨道(GEO)的要价是4.5亿美美元,同样SpaceX使用猎鹰发射一次地球静止轨道(GEO)的价格是5000多万美元,对本身经费紧张的NASA来说更愿意跟SpaceX这样性价比更高的商业公司合作。
2011年SpaceX和Orbital也成功争取到NASA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分别签署了16亿美元和19亿美元的转运合同。这两个航天发射市场“新贵”也由此声名大噪。在过去15年,美国商业太空业已经成为前景最好的高利润行业之一。
除了抢占NASA高额订单外,后起的商业公司重心更置于以回收火箭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另一位电商创始人亚马逊Jeff Bezos投资的商业航天公司Blue Origin在11月26日发布消息称,成功发射并回收了一枚飞至太空边远的火箭,并且关键在于回收的降落点与发射点偏差仅有1.3米。SpaceX也在经历了猎鹰9号的多次回收尝试后,ULA也坐不住了,在加紧开发低成本、可回收的“Atlas 5(大力神5号)”火箭。
鼓励私营企业自由进驻航天探索,不仅让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以较低成本领先世界,也让参与到航天计划中的商业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成长为行业领袖,形成了国家太空探索与商业公司共赢的良性循环。
Young, Anthony (2015).”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ommercial Space Imperative”, Springer.
Chaplain, Cristina (2010). NASA: Commercial Partners are Making Progress, But Face Aggressive Schedules to Demonstrate Critical Space Station Cargo Transport Capabilities, DIANE Publishing.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Lyn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 Staff, (2014). Commercial Orbit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 New Era in Spaceflight,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ommercial Launch Vehicles, DIANE Publishing.
题图:阿姆斯特朗登月 /NA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