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与毒品的历史》作者夏皮罗对艺术家吸食非法迷幻药抱以同情的态度:
“没有什么比明星(因服用非法迷幻药)被捕更让报业人士高兴。不管谁抢发独家新闻,都可以发表傲慢的、自以为是的社论,印一篇精彩刺激的故事可以多卖好几千份报纸。”
最近两天,北京知名艺校迷笛学生集体涉毒和歌手毛宁吸毒被捕的消息成功捕捉媒体注意力,在报纸刊印出来前,互联网民们已经开始唏嘘娱乐圈、摇滚圈与毒品的勾连,人们好奇歌手为了创作出让人灵魂震荡的作品,竟可以牺牲到如此地步。
毛宁自不必说,好多年人现在依然能哼几句《涛声依旧》,也能回想起他和杨钰莹的金童玉女组合。
说到中国摇滚音乐的“黄埔军校”,迷笛不仅创办了迷笛音乐节,还为业界输送了诸多音乐人,如逃跑计划主唱毛川、痛仰乐队主唱高虎,享誉摇滚圈。吸毒事件发生后,校长张帆用极大的温柔和包容对待学生,望迷途知返,“因为只有音乐才是良药”。然而事实上,近年来被曝光的演艺圈吸毒案例中,音乐人多得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迷笛被曝吸毒的骚年们再一次为摇滚圈吸毒者名单增添人数,但不少音乐人显然对此不爽。黑豹乐队的鼓手赵明义认为,把毒品和摇滚歌手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知识面有限,该去补课。
摇滚音乐从诞生之初,毒品的影子就无处不在。《流行音乐与毒品的历史》的作者哈里·夏皮罗认为,如果不明白毒品的作用,就无法理解近百年来的英美流行音乐史。
欧美摇滚乐队:停止嗑药写不出好作品
从西方音乐史看,摇滚乐与毒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人甚至认为,“性、摇滚、毒品”是一母所生。
致幻剂引领嬉皮文化
1938年,化学博士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无意间合成了LSD,这种无色、无气味的小分子,日后成为史上最负盛名的致幻剂,太多的垮掉派诗人、好莱坞演员、迷幻摇滚歌手乃至现代派作家都是它的拥趸。
The Rolling Stones等英国乐队最先与毒品有染。在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文化浪潮中,有更多的美国乐队加入。毒品并非滥觞于嬉皮士,却由其发扬光大,他们希冀用毒品脱离社会现实,走向自由,吹响“turn on(开启心灵)”“turn in(寻找本真)”“drop out(远离现行制度下的社会)”。
“哪个伟大摇滚乐队不嗑药?”
2015年美剧《性、毒品和摇滚乐》描绘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滥用迷幻药紧密相连的摇滚及艺术圈。
男主角是过气摇滚明星,准备为亲生女儿写歌,但是被要求创作期间不准嗑药。他奋起反抗:“你们见过哪个伟大的摇滚乐队不嗑药的吗?相反,他们一停止嗑药过起健康生活,好作品就和他们永别了。”他还列举了一些例子:1978年大卫·鲍伊(David Bowie)戒毒之后只能写出《Let’s Dance》这种烂作品;约翰·列侬(John Lennon)戒毒之后的最后一张专辑傻到竟然唱烤面包那么无趣的事情。
进入90年代,毒品在摇滚乐界的泛滥又呈卷土重来之势,一些人把吸毒视为音乐创作灵感的源泉,一批著名摇滚歌手先后因吸毒过量死亡。
迷幻药成了那个艺术井喷时期挥之不去的影子。
中国摇滚圈的毒品阴影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摇滚圈,致幻剂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具有叛逆、自由的意志。但复制到中国,当致幻剂成为“黄赌毒”法治话语体系的一部分时,它所具备的浪漫色彩迅速被剥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摇滚乐队,在诞生之初,就有人认为它暗藏危机与寂寞。除了受到严肃音乐界的抵制和普通民众的不理解,还出现了毒品。
1994年《音乐天地》曾发出“吸毒是摇滚圈公开的秘密”这种声音,1992年10月,北京警方破获有集体吸毒案,十多名摇滚歌手被拘留罚款。1993年《南华早报》曾报道至少有30名北京年轻艺术家、音乐家因有吸毒贩毒嫌疑被拘留,包括摇滚歌星窦唯(音)和唐朝乐队的几名成员。经过一番审讯和说教,警方将其中一些人释放。
对于见证了中国摇滚早期辉煌的人来讲,罗琦不啻于一个传奇。她将“中国摇滚第一女声”的美名收归己有,1997年,她成为中国娱乐圈第一位被公开曝光的吸毒者。至于吸毒原因,她说“好奇心,虚荣心,觉得这是很酷的生活方式”。
1987年到1993年期间,演员贾宏声接触并疯狂喜爱上了摇滚乐,与此同时他也接触了大麻和软性毒品。他是内地第一个自己承认吸毒的艺人,戒毒以后拍摄了根据吸毒经历改编的电影《昨天》。他鄙视自己的出身,视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为精神之父,怨恨自己的父亲没有英国血统,药物则能帮他离开平庸的现实。
2004年零点乐队的大毛和朝洛蒙因涉赌被捕,大毛当时尿检正常。2010年零点乐队的大毛和二毛因涉嫌吸食毒品被捕,尿检呈阳性。
2011年,被称为“中国摇滚乐新教父”的冷血动物乐队主唱谢天笑因吸食大麻被警方抓获。
2015年11月12日,歌手尹相杰因吸毒第二次被抓,他供述自己有十多年的吸毒史。其实他曾经是玩摇滚的,这是最初的兴趣。在内地流行音乐迅速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期,尹相杰与谢东、图图推出了RAP合集《某某人》,作为灵魂人物的尹相杰后来被一个老外称为中国说唱教父。
……
前唐朝乐队创立者和吉他手、美籍华人郭怡广认为中国根本没摇滚精神。在摇滚背负众多骂名的情况下,有人评论其自由精神在中国已消亡,只剩下以吸毒、滥交与骂人这些作派来标志一种伪摇滚乐的存在。但崔健说摇滚在中国背上了不公平的骂声。
吸毒亚文化:嗑药助写歌
欧美摇滚圈的吸毒是具有遗传特点的。一些吸毒的明星谈及自己的吸毒原因时提到自己的偶像因为吸毒具有令人炫目的魅力,这些明星成名后又吸引了一批新的追随者吸毒。
国内摇滚圈不一定具有“遗传性”,但因毒品形成的圈子文化倒是真的。中国禁毒办副主任李宪辉说明星群体还有个不太好的亚文化,就是当别人在吸毒,你不吸就待不住。这个群体工作的特殊之处堪比长途司机,经常需要熬夜并保持状态,有些摇滚歌星如果不吸毒,就兴奋不起来。
除了迫于周围人的压力去飞叶子,为创作出好作品也成为歌手吸毒的原因。“嗑药能帮助写歌”的迷思至今仍在音乐圈流传。有记者采访过号称中国“摇滚教父”的音乐人,他就坚持适量的药物对创作很有帮助,呼吁有些药物应解禁。在国内某大唱片公司就职的工作人员透露:其实吸毒现象在国内音乐圈和影视圈已经相当普遍。在北京娱乐圈,许多歌手就是在感觉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转向毒品,希望靠其神奇力量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
既然嗑药有助于写歌,那歌唱得那么差,大概是因为不吸毒?
嬉皮文化引领下的致幻剂在艺术家们的盛赞中显得很浪漫,中国的歌手们也在形形色色的毒品中减肥、减压、让灵魂与撒旦交谈,让灵感泉涌。
然而,陈道明老爷子说了:就你有压力?
这一切不过是一种放纵的借口。放纵的形式有很多种,而你偏偏选了吸毒。
警察蜀黍说了:哼,吸食大麻是违法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严重者构成犯罪。聚众吸毒那更是犯罪。
槽值君相信,不仅是音乐,无论什么美好的东西落到傻X手里,都会被他们拿去做蠢事的。